徐州米歐家品牌童裝批發走份
新華社杭州1月8日電(記者 何玲玲 柴驥程 方列)從一條0.8平方公里的“扁擔街”,發展成區域面積20平方公里的“中國童裝之都”,浙江湖州市吳興區織里鎮正面臨著“小馬拉大車”難題,全鎮36萬人口中,外來人和本地人的比例接近3︰1。在長三角地區,類似因產業集群而生的小城鎮星羅棋布,居民融合、服務共享、產業轉型、城市化水平提升,都是必須跨越的一個個“坎”,織里鎮正在進行著一場前所未有的探索。
織里鎮在建制上只是一個鄉鎮,但從2011年起工業產值就超過100億元,人口數量和工業產值都相當于中西部一個城市的規模。湖州市委書記馬以認為,外來人口涌入帶來了巨大的社會管理和民生投入壓力,使得織里鎮的社會管理滯后于經濟發展,“好比一個大人穿了件童裝,容易撐破?!?
秧宅村位于織里鎮邊緣,因為房租便宜,集聚了許多外地人開辦的童裝小作坊,安徽望江縣人郭慶在這里租了幾間房子,和父母、妻子、弟弟夫婦共同經營一個家庭童裝作坊。他告訴記者,過去一年,經常有干部上門,“他們也不打擾我們干活,在墻上貼上有電話號碼和聯系人的服務卡,讓我們有什么問題隨時找他們?!?
“我們要求黨員干部切實轉變作風,用腳步丈量民情,了解群眾需求,改進服務?!焙菔形M織部長干武東說。為此,湖州市對織里鎮的各項管理服務職能進行“量體裁衣”,將公安、稅務、工商等機構升格成分局,同時建設32個新居民服務管理基層站徐州米歐家品牌童裝批發走份,配備專兼職協管員383名。
“原來村里只管出租房子,盡管外來務工人員與本地居民經濟利益上捆綁在一起,但仍存在明顯的隔閡。”王母兜村黨支部書記徐建華說,“現在不一樣了,彼此溝通越來越多了。”
織里鎮努力打造一視同仁的政策平臺和服務體系,引導新老織里人消除群體性“差別意識”。在一些涉及新居民利益的重大公共政策出臺前,當地有關部門在聽取民意時均將外來務工群體納入其中。織里鎮安徽安慶商會會長李建滿說,有很多安慶人在這里開設小作坊,征稅前,稅務部門就會和我們商會、企業主溝通,召開座談會,“如果政府在出臺政策前充分考慮我們的難處,采納我們的意見,我們自然會積極配合?!?
在織里打工已6年的安徽人許彩鳳告訴記者,她已在鎮里辦了醫保,孩子也在這里上小學,“跟在家鄉沒啥區別,有些條件還是這里好?!睋椑镦傸h委書記丁芳芳介紹:織里已實施新型合作醫療異地支付結算,并將新織里人納入基本公共衛生、計生婚姻服務等“一體化”公共服務保障體系,子女也實現零障礙就學。
織里鎮現有大小童裝生產企業8000余家,還有大量作坊式的代工點。但作為國內最大的童裝產業集群,織里童裝產業呈現出低小散特征,在資金、土地、環保約束加強及節能減排指標限制下,轉型迫在眉睫。
目前,織里鎮將全鎮劃分為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區、產業改造提升區、新型童裝產業發展區、高新產業區、大企業轉型集聚區和舊城改造區等六大功能區塊,進一步明確城市布局,提高城市集聚力。同時,積極整合周邊省份勞動力、土地等生產要素,與周邊政府合作,推進產業、創業者加勞動力“三合一”的產業轉移模式。
吳興區委書記施根寶介紹,吳興區和織里鎮政府部門以商會、同鄉會為中介,主動對接外來童裝業主戶籍所在地政府,合作籌建承接轉移的童裝產業園區。目前已經與安徽省望江縣高士鎮和賽口鎮簽訂兩地合作框架協議,擬建設500畝童裝產業園區,可轉移1000家左右的童裝加工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