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湖兒童羽絨服批發市場
一根吸管利潤8毫,有人年銷2億;一根筷子幾毛錢,有人做到上市。看似不起眼的小生意,闖入市場縫隙,同樣能成為塔身之鉆石。
這片善于滋長草根夢想的土地上,誕生過“吸管大王”“筷子大王”,是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2021年,這座總面積1105.46平方公里的中國縣級城市,創造了92.9億件的快遞業務量,數量占全國的10.8%。
6月底,《天下網商》走訪了位于義烏的幾條庫存街。它們和義烏國際商貿城相距不過幾里,生意的邏輯卻截然不同:這里沒有發達且成熟的電商網絡,但卻在淘特、抖音、快手等平臺擁有著自己的一席之地;這里沒有裝修考究的門面,但每天門庭若市,來者時而上演搶貨戲碼,守店人則在貨物上手寫四字:謝絕還價。
這些守店人更準確的稱呼,是庫存“獵手”。他們密集圍聚在義烏五愛庫存街、八足塘、朱村等城中村,構建起一個龐大的“便宜貨市場”。
“億元哥”張大爺正是“獵手”之一。這位56歲的大爺,曾負債千萬,又受了情傷,如今他是五愛庫存街的網紅。每天,都有追逐流量的人慕名而來,他對這些鏡頭是有好感的——短視頻的流量曾為他賣空庫存,足足20噸的貨。
1元一件的衣服、按噸稱重賣的飾品……口袋揣個500塊或許就能東山再起,這里是草根創業者的天堂。
傍晚,一輛13米長的大貨車停在五愛庫存街14棟“買全球賣全球 ok”的檔口。幾位小伙子將店里堆得像個小山丘似的衣服,一件件塞進綠色蛇皮袋里,再把撐滿的蛇皮袋扛上貨車。
這是發生在6月底的一幕:一位新疆買家看中了幾噸夏季T恤,他花費不到十萬塊,將張大爺整個店鋪“掀了個底”。
這樣的“壯觀景象”時有發生。張大爺告訴《天下網商》,他的另一個檔口,因為冬季貨較多,還堆著幾座“山丘”,但沒多久,那里也被搬空。“我這里的流通性很高。”說這話時,大爺嘴角不自覺上揚。
張大爺的檔口不缺生意,只有不夠賣的貨。買家們之所以慕名而來,是因為他的衣服足夠便宜,幾乎全場1元一件,有些甚至2元/斤。價格是庫存街的重要競爭力,也是每位檔口老板的“生存本能”。
不過,要在這上千個體戶扎堆的庫存街闖出一條路,還得豁得出去:這位56歲的老爺子把自己的頭像印在了門店招牌上,并取下一個響亮的slogan“買全球賣全球,一元一件,張億元”。在扎堆以“XX服裝尾貨庫存”為名的庫存街上,“張億元”一下有了個性。
他的朋友圈里,每天滾動著的都是大卡車上貨卸貨的視頻,還有不少人守在他的店門口,等著他新到的蛇皮袋“開箱”,以第一時間搶貨。
和身處庫存街的其他店主一樣,“張億元”也習慣把店面兩頭的卷閘門全天保持拉開狀態,方便買家進入。
“不能抽煙,把煙滅了再進來,這里面都是衣服,風這么大,點著了還得了。”雖然是便宜的庫存貨,但張大爺安全意識很高。看著張大爺略顯嚴厲的神情,抽煙的買家立刻掐滅了煙頭。
“這里是3塊錢一件的棉衣,有12000件,皮草稍貴一些大概10塊一件左右,還有那些褲子是2塊一件。”這些貨價,張大爺一天要報無數遍。“前幾天剛賣掉20噸共8萬塊錢的貨,所有的貨只要湊夠1萬塊就包郵。”
還是小伙子的時候,他赤手空拳來義烏做配飾生意,還開了個小廠。然而因為年輕急于求成又缺少做生意的經驗,他最終交了幾千萬的學費。張大爺補充說,自己一度還被騙了感情,賠了錢又失了愛。
失意于義烏的張大爺,決定在這片土地重振旗鼓。有人說,跑來義烏創業的草根,10個里有8個都欠著債,但這座城市的魔幻之處在于,你永遠可以在這里找到機會打場翻身仗。
張大爺最早在義烏篁園市場嗅到了庫存生意的苗頭。那時候他做服裝生意,打出了10塊錢一件的廣告,發現這招不錯,就推出了“5元一件”“3元一件”。后來他心想:我能不能做全世界最便宜的1元一件的庫存衣服?
同樣因為失意來義烏打拼的,還有廣西女孩西西。這位漂亮的女孩曾在老家做過服裝生意,一連開了幾十家連鎖店,也創業開過咖啡館,誰知2016年服裝店倒閉,欠下幾百萬外債。
她的第一站是義烏北下朱村。這里被稱為“網紅直播第一村”,靠著“世界小商品之都”的海量貨源,夜里燈火通明、叫賣聲不斷,創造了一個個財富夢想。
西西記得,自己當時在北下朱來回逛,從早晨8點一直逛到晚上12點,看著大批追逐流量的人在這里做直播、拍短視頻,她幫店家老板收攤開鋪,尋找能活下去的“救命稻草”。最早,也是靠著在北下朱習得的直播技能讓她賺到在義烏的第一桶金——600元。
轉行庫存生意,是她從主播直播間里看到的商機:那些堆積如山的、按斤售賣的小商品,經常是搶手貨。于是,她轉戰距離北下朱15分鐘車程的八足塘庫存街,開啟自己的庫存“獵手”之路。相比于五愛庫存街,八足塘更便宜、定位更低端,也更適合她這樣的低成本創業選手。
同為庫存“獵手”,內部也有自己的排位:在這一行,誰離貨源更近,誰就能手握更大的話語權、挖掘到更大的財富密碼。
比如張大爺屬于一手貨源商,他的貨大都直接來自工廠。能有如今的地位,憑的是他當年兩條腿一點點跑出來:浙江、江蘇、廣東,哪里做服裝,哪里就有張大爺的影子,杭州的四季青、九堡,廣東的東莞、虎門,江蘇的常熟……在工廠扎堆的產業帶,他一家家詢問老板是否要出庫存、尾貨,“有的老板賣,有的不賣,賣給我了,我就能賺錢。”
這一行,貨不等人。通常一個電話告知你有貨,就得立即奔去看貨,不然就會被同行搶走。一天深夜,一個電話吵醒了正打算休息的西西,但聽到有“好東西”,她毫不猶豫地出門看貨,甚至睡衣都沒顧上換。
“每天都在找貨,或者是去倉庫、去工廠的各種路上,這行很苦。”張大爺說,但相對的,庫存“獵手”也更能體會到苦盡甘來的意義。
各市場竄貨在庫存界再正常不過,五愛的老板也會來朱村、八足塘采購。前年,西西在同行處入了貨,一斤耳環,13元的白菜價,今年一度漲到70元/斤,這從側面印證庫存奇貨的搶手。“收一箱耳環花600多塊,批發出去能賣2000元。”
庫存買手進貨也像一場豪賭。“就看一車水分有多少了。”西西說,幾十萬件的貨有殘次品是難免的,這也正好成了砍價的點,西西一般會在貨主的價格上再減掉10%-15%。
她樂于展示自己的“戰利品”:25元收來的鞋,商場要賣600元;1元的可樂冰袖,電商最低能賣19.9元;3毛錢的蕾絲內褲,她覺得不錯留了20條寄給家人……
1989年出生的東北人東子去年4月才入行,作為一位新手,他更多依靠中介推貨。在此之前,他做了10年淘寶,后來又回老家開倒掛車,離了婚想換個環境再來過。
他認為庫存這行最吸引他的是擁有定價權,“進價1塊,賣出去的價格隨我定。”這個行業也有很陽光的行規,比如不欠款,買賣雙方出貨了就給錢。“干庫存,你能小富即安,也能大富大貴。”
在這里,跟店鋪老板“交個朋友”是件很容易的事,每家每戶都把手機號和二維碼寫在店招上,恨不得把家庭住址也寫上,就是不想錯過任何一筆生意。
盡管烈日當頭,可張大爺的檔口還是被人塞得滿滿的。之所以人氣這么旺,還是得益于他解鎖了新的“流量密碼”。
據張大爺介紹,去年國慶期間,有兩位素人同時找他拍視頻,他稱之為“探店”。當天下午,關于張大爺的兩條視頻在社交平臺上火了,“其中一位快手拍攝者因為這條視頻,粉絲數從600漲到了14萬。”
被流量注入后,成百上千的粉絲慕名而來。張大爺為此在店鋪門口常年放著兩箱礦泉水,“有一天光給探店紅人送水就花了一千塊。”
“網紅給我帶來了流量,帶來了很多銷量,我借著互聯網這一波火起來了。”他在抖音、快手都開了號,取名“一元一件張億元”,每天發“工作日志”,偶爾露個臉,但自己的號依然沒有火。
在與《天下網商》的交談中,西西的伙伴遞出話筒收聲,他在一旁認真錄制,為短視頻積累素材。最近,西西正在努力拍短視頻,她是自己庫存生意的模特,為自己代言。
每一則短視頻中,她都會曬自己的“庫存貨穿搭”和收貨現場實錄,為大家預熱今天將到貨哪些好東西。東子也會拍攝短視頻,以介紹義烏庫存市場為主,像位“庫存科普博主”,告訴大家去哪里淘好貨。
在庫存街,拍攝“探店”短視頻的博主還有不少,有些出圈的能有上千的贊,很多博主自己本身也是做庫存“獵手”,搖身一變成探店博主,目的還是為了用流量為自己帶來生意。
幾大庫存街相似的“外貌”是:圍聚于城中村,檔口老板們穿著人字拖、嚼著檳榔平湖兒童羽絨服批發市場,在市場推著車忙碌著。因此,你很難分辨出與你擦肩的老漢,到底是不是一位開豪車的富翁。
他們不管什么商業模式,只知道悶頭賺錢,但他們的創業故事,又能總結出一套生意組合拳:做短視頻、直播,做營銷推廣,再用私域與買家建立穩固的聯結。
張大爺手上有幾萬個客戶,一個人管理著幾個微信號,從晚上10點開始回復這些如潮水般的客戶咨詢。
從他身上你看不到一位60后慣有的狀態:連續20多年,他保持著每天3小時左右的睡眠,早上六七點開鋪營業,他說自己是市場里最早開店營業的一批人。爆單和清空總能喚醒他腦子里那根想要偷懶的神經。但在沒人的一刻,他會呆呆地望著門外,揉搓雙眼。
像斜挎包一樣背著的佛珠也是張大爺的特征之一。這是一串菩提,鑲嵌著南紅瑪瑙,隨身多年,讓他覺得安心。多年前,他在五臺山腳開了家珠寶店,銷售佛珠等器物。但他說自己沒有信仰,“我的信仰就是我自己。”
《天下網商》采訪中發現,曾欠下幾百萬、幾千萬的經歷,在他們眼中已是輕描淡寫的一筆。去年,西西營業額達到1000多萬,“還剩幾十萬的債,今年閉著眼就能還清。”
張大爺不愿意透露自己的財富,但他的生意體量很大:在全國有幾十個倉,兩個門店租金一年118000元,一年倉庫加房租得花150萬,分揀庫存的人工費要幾百萬,每天光拉貨打包的人工費就要花6000元。他依然在義烏過著租房的生活,“萬一有個愛慕的女子一定要我買(房子),我就買咯。”他笑著說。
西西決定在義烏定居,義烏的創業環境是她的“人間理想”。“店門口蹲著聊半小時幾十萬的生意就談妥了。”現在,她的家人也陸續來到這里,她的下一個目標是買房,拿到“紅本本”。
獨自打拼20幾年,張大爺也覺得累了,未來,他想把檔口關了,直接庫房化,與客戶線上溝通,線下庫房看貨交易,一站式買齊。
10年前,義烏庫存品行業協會成立,最早在義烏干庫存生意的郭洪建當選初代會長。在媒體的報道中,2001年時上海英雄鋼筆廠倒閉,郭洪建和另一人以低于市場批發價60%以上的價格盤下100多萬只英雄鋼筆,幾天內銷售一空,也打開了義烏庫存生意的神秘匣子。
他說,15年前,五愛庫存街的商家只有幾十家,從2008年金融危機發生后,外貿市場不穩定,很多本該出去的貨物淪為庫存,店面隨之劇增,兩年增加到500余家,到現在達到了2000余家,平均店面30-40平方米。“這里被外國人叫成是中國的‘奧特萊斯’。”
“老獵手們”回憶,早年間,義烏幾條庫存街都是遍地生黃金的地方。“以前人流量大,賣什么賺什么。”段啟廣介紹,義烏的尾貨產業是和義烏小商品同步發展起來的,兩者之間形成互補。外貿訂單曾是消化庫存的主要渠道,例如出口到非洲、中東等地區,伴隨著淘特等專注下沉市場的電商平臺、快手等短視頻平臺的興起,涌動的內銷市場也成為庫存街的新生意:不少檔口的店招就掛上了“歡迎主播選貨”。北下朱村也成了重要的銷貨渠道。
不少工廠老板寧愿用“打骨折”的價格清理庫存,也不愿在倉庫堆滿陳年舊貨,對他們來說,清理了庫存能讓生意流通更為順暢。
在義烏開網約車的盛師傅,這兩年不知道接了多少單去庫存街撿便宜的乘客的單。很多人跟著打卡視頻前來,臨走幾乎都會帶上自己的戰利品,盛師傅看到落座乘客的第一句,往往是:“老板娘,有沒有買到什么好東西?”
而這門做尾貨、庫存的“舊生意”,也因為品類的更迭變遷著。比如健身風潮下,如今你能在庫存街搜羅到不少賣瑜伽褲、運動內衣的店;再比如年輕人當下推崇潮玩,你在這里就能看到不少賣玩具盲盒的店。
小云的第一戰,進了“兩手”(十件)童裝,不到150元,光親戚朋友就分完了一大半,她打算把剩下的掛上閑魚,指不定生意就來敲門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