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羽絨服兒童版九江羽絨服
中共廬山市委統戰部部長熊志芳(中)在橫塘紅星羽絨電商產業園調研。王昊陽攝
中新網九江12月8日電 (金燁 付超 記者 王昊陽)隆冬午后,寒意襲人。江西廬山腳下的橫塘鎮紅星村卻是人來車往,忙得熱火朝天九江羽絨服兒童版九江羽絨服。噼里啪啦的鍵盤敲擊聲,直播間響亮的吆喝聲,打包貨物發出的膠帶撕拉聲,回響在每個角落。
紅星村是江西最早的“淘寶村”之一,橫塘鎮黨委書記王先平告訴記者,這個村莊擁有羽絨服生產企業400多家,電商企業2000多家,年產羽絨服1億多件,全年銷售額超50億元,已形成研發設計、生產銷售、倉儲物流、電商培訓、金融服務等產供銷全產業鏈,成為全國三大兒童羽絨生產基地之一。
早年的紅星村,曾是鄱陽湖畔的一個貧困村,人均耕地少,村民多外出務工。1987年,當地“能人”徐德義在村干部的支持下,第一次“試水”發展羽絨產業,在村里聯合開辦了鴨絨被廠。
村民徐德貴是歷史的見證者。“當時我父親徐祖煥就在這個村辦企業擔任廠長,從共青城學來技術,采購布匹和羽絨,購買機器設備,1988年初正式生產。”徐德貴說,兩年后,因政策原因,經營紅火的村辦企業停工了,但這一次嘗試,影響了紅星村的未來。
“父親不甘心放棄這個產業,1993年他第一個轉型,自己加工生產鴨絨背心。”徐德貴說,當時鴨絨背心生產出來后,拿到地攤上去賣,一件只要28元,物美價廉,生意異常火爆,引得不少超市和批發市場的商家前來大量購買。
很快,紅星村生產鴨絨背心的人越來越多,十年后鴨絨背心利潤空間很低,一件僅能賺一元錢。
窮則變,變則通。“2014年,我們去北京一家童裝企業參觀,頓時獲得靈感,童裝用料少,利潤高,當時我們就決定生產童裝羽絨服。”徐德貴說。
這一年,徐德貴敏銳地察覺到電商發展前景,他讓兒媳自費去浙江大學系統學習電商經營,學成回來后立即購置電腦設備,開設網店賣貨。
童裝羽絨服帶火了紅星村經濟發展,也拉動了周邊多個鄉鎮、縣區鄉村經濟發展。
橫塘鎮黨委書記王先平說,橫塘鎮周邊有將近4萬人從事羽絨行業工作,企業從外地采購布料、羽絨、輔料,經過設計師設計、打板、裁剪,再將原料送到周邊農村,由農戶加工制作成衣,最后企業將成衣收回,包裝銷售。這種分散集中式經營模式,減少了企業管理成本,也大大促進了鄉村勞動力的價值轉化。
當地政府也對紅星村厚愛三分。為促進羽絨產業和電商融合發展,2015年廬山市建設紅星羽絨電商產業園,24萬平方米的一、二期廠房拔地而起,很快就吸引400多家企業入駐。隨著羽絨產業銷售額不斷攀升,紅星村成為江西明星“淘寶村”,村民們也完成從“農民”到“網商”的華麗轉身。
徐德貴開辦了自己的品牌企業,也擔任了羽絨產業協會支部書記。他不滿足于現狀,對自己的產品質量要求越來越高。“經過三代人發展,紅星村的羽絨產業不斷創新、升級,我們就像當年的溫州鞋城,歷經從低端產品到中端產品的過程,一定要抓好品質管理,提升質量,進行轉型升級。”
“因為我們注重品質,產品設計、用料、做工都精益求精,退貨率不到2%。”徐德貴表示,未來要樹立自己的品牌,提升產品品質,價格和利潤也要適當提升,步入良性發展。
“我們紅星的羽絨服要設立行業標準,促進行業健康發展,未來的路要走得遠,走得穩,必須提升品質,打造品牌。”徐德貴說出他的愿望:我們不能一直走低端路線,我們要創造紅星品牌,創造中國品牌。
“80后”的徐濤,在紅星村開辦了最大的輔料店。“我以前做布料生意,后來因為羽絨服產量太大,很多布料廠家干脆直接將銷售部設在了村里,我就轉行賣輔料。”
店內琳瑯滿目,紐扣、拉鏈、裝飾標識等各式輔料應有盡有。“幾年前客戶采購輔料時只想買便宜的,現在不同了,對品質、款式的要求比以前高了很多。”徐濤舉了個例子,以前服裝內膽填充物是3元一米的最好賣,現在是質量好的更好賣。
“以前生產的羽絨服容易漏毛,現在的產品很少有這種情況出現,因為大家都在提升產品質量。”徐濤說,產品做得好,才能賣得好,有些廠家對細節把關很嚴格,服裝出廠時線頭都要剪得干干凈凈。
電商的蓬勃興起,改變的不僅僅是農村的經濟面貌,更是一場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的深刻變革。
“村里有很多電商企業,一家就六七口人,年銷售額達數千萬,今年春節前村里突然多了幾十輛百萬級豪車。”在電商“風口”之下,紅星村的創富神話也屢見不鮮。電商的發展,讓村莊“逆襲”城鎮。
19歲的女孩陳子怡是九江市濂溪區人,與同樣是“00后”的男朋友查松相戀后,從城市來到農村,一起創業發展。
“最忙的時候,一天售出兩萬多件貨,我們主要走拼多多和淘寶、抖音等平臺,產品性價比高。”陳子怡說,產品款式好看就賣得好,她店里有一款羽絨外套單品就賣了100多萬件。
“我們每天忙碌著直播賣貨,回復客戶信息,打單發貨,實在忙不過來就請人幫忙。”陳子怡說,請人幫忙給的工資也比較高,而且招工非常難。
皮膚黝黑的快遞員查亞平在門口焦急地催促。“7點要發車了,你們還有2000多件貨沒有包裝,快打電話請人過來幫忙吧。”
查亞平是本村人,一天要跑十幾家企業裝貨發貨。“我每天裝貨約3萬件,發往全國各地。”
“以前大人擔心沒有事做,孩子擔心畢業就失業,現在我們不用離開家也能賺不少錢呢。”查亞平說,“村里以后會比城里還好,會越來越好。”
紅星村的發展變遷,是中國農村電商蓬勃發展的范本與縮影。變革還在繼續,未來的路怎么走?多方都在積極思考并已付諸行動。
紅星羽絨電商產業園三期項目即將竣工,明年還將啟動四期項目。橫塘鎮黨委書記王先平表示,三期項目投資20億元,規劃用地470畝,集生產廠房、商務辦公、倉儲物流、酒店公寓等配套建設為一體,將大大提高紅星羽絨電商創業園的服務和輻射能力。
為加快推進橫塘紅星羽絨電商產業轉型升級、做優做強,廬山市政府部門也出臺了相關文件,提出要進一步優化產業鏈結構,全面提升產業的規范化、品牌化、電商化、時尚化、綠色化發展水平,著力打造集設計、生產、營銷為一體的全國現代羽絨電商產業示范基地。
中共廬山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熊志芳表示,下一步也將加快園區人才培育,引進高層次營銷、管理、研發、設計、信息化等方面的人才,全面提升羽絨童裝產業勞動力整體素質,同時建立企業維權中心,優化營商環境,幫助企業解決發展中遇到的問題,推動紅星羽絨電商產業健康有序發展。(完)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