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山市果媽童裝店兒童羽絨服
這幾天,“羽絨服漲價把市場讓給了軍大衣”、“不是羽絨服買不起是軍大衣更有性價比”等話題接連沖上微博熱搜。
而在此之前,國產羽絨服價格超過千元、7000元國產羽絨服的話題也曾經登上過微博、抖音、小紅書等各大平臺的熱搜榜,羽絨服越來越貴,似乎變成每年冬天都不會缺席的話題了。
今年冬天,一批“整頓羽絨服市場”的大學生選擇了組團盯上爺爺輩兒的軍大衣、奶奶輩兒的花棉襖,浪跡在各個平臺,配文:“不是羽絨服買不起,而是軍大衣更有性價比”。
任何潮流的主力軍,都少不了愛“整花活”的大學生群體。而這股軍大衣花棉襖的風,就是當代高強度網絡沖浪的大學生們吹出來的。
本來只是一小撮人的嘗試,后來變成了召集同學、朋友一起穿,還拍視頻發社交平臺,硬生生把這股“流行”帶起來了,課堂上、食堂里、校園里甚至地鐵上里,都有一批大學生穿軍大衣和花棉襖溜達,用他們的話來說這叫做:“一個人穿可能比較尷尬,一群人穿就叫時尚。”
而對于這股風氣,網友都比較寬容:“冬天御寒的衣服選擇性很多,但一件軍大衣就可以絕殺”“別買溢價的品牌就好”“時尚就是個輪回,花棉襖和軍大衣真的很好看”。
不過如果是肩頸不好的朋友廬山市果媽童裝店兒童羽絨服,還是不推薦穿軍大衣,雖然軍大衣的保暖效果不比羽絨服差,但確實很重,還是會對頸椎造成壓力的。
1936年,世界上第一件真正意義上的羽絨服誕生。經過近百年的發展,羽絨服走進了越來越多人的衣柜里,但近年來在保暖之外,羽絨服有了越來越多的“附加功能”,比如設計感、衣服重量,甚至還出現了可加熱的羽絨服。
隨之而來的是羽絨服價格越來越貴,記得小時候的羽絨服6、700元就很貴了,沒想到現在超過千元的羽絨服已經算是正常價格了。
據中華全國商業信息中心數據,2015年到2020年間,中國的羽絨服均價已經從438元升到656元,大型防寒服的價格突破1000元,其中2000元以上的占比接近70%。
而羽絨服的原材料價格并沒有這么高:根據中國羽絨金網公布的GB/T 14272-2021標準羽絨價格顯示,截至11月17日,90%白鵝絨813元/kg,比去年同期上漲了25%。90%白鴨絨401元/kg,比去年同期上漲了16%。而一件基礎款的羽絨服在有200~300g充絨量、絨質量中等的情況下,最初的出廠價可能只在幾百元,而經過多重加價(品牌溢價、人工、門店租金等等),最后實際售賣價會翻好幾倍。
在羽絨服價格越來越高的前提下,消費者開始尋找性價比更高的替代品,對比之下,在某寶搜索的軍大衣和花棉襖,商品均價都在幾十元,熱門店鋪的軍大衣銷量在3、4萬以上,有商家2小時內賣出100多件。
不過,玩梗歸玩梗,更多有日常穿著需求的消費者們,在選擇購買保暖類服裝的時候,還是要綜合考慮,注意產品性價比和實際使用頻率,不要盲目跟風。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