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裝品牌批發店鋪裝修圖
浙江省湖州市織里鎮,因“遍聞機杼聲”而得名,是傳統的紡織重鎮。80年代末,童裝行業起步。90年代,批發商涌入,織里童裝逐漸風靡全國。織里聚集著超過1.3萬家童裝企業,年生產量數以億計。中國市場上,超過一半的童裝是“織里制造”。 圖/財新記者 黃姝倫
四月初,正值童裝銷售旺季。每天,童裝市場集聚著來自全國各地的二級市場采購商,“爆款”上新,立馬上傳模特圖至微信客戶群,一鍵下單。伴隨著電子商務興起,物流越發便捷,童裝更新換代提速,競爭激烈。童裝廠商嗅覺靈敏,根據市場口味“依葫蘆畫瓢”,相互模仿,野蠻擴張。不乏與國際大牌同款童裝,難辨線
織里難覓江南小鎮的風韻,更似一個巨型工廠區。童裝生產以家庭作坊式為主,最常見的經營、生產、生活“三合一”小工廠,一單元四層樓,200來平方米,租金今年漲至30萬/年。往往一、二層是店面、廚房、車間,三層是工人住宿、倉庫。本地“瓦片經濟”繁榮,收租為業,外地老板抱怨生產成本逐年上升。
織里童裝生產銷售市場分散,卻效率極高。社交媒體時代資訊通達,行內競爭激烈,廠商日日“上新”忙,擔心被市場淘汰,一個月多可不間斷推出兩三百款衣服樣式。一件童裝經過道道工序,從設計、打樣、進材料、裁剪、縫紉、熨燙、包裝,通常三四天時間就能出貨。一個熟手的車工,一天能縫制220件普通T恤,小工廠日產量可過千件。
“時尚看巴黎,童裝看織里”,是織里隨處可見的標語,彰顯著童裝第一鎮的驕傲和野心。近年來政府加緊推動行業轉型升級,現代化廠房,規模化生產、自主設計的童裝品牌也有涌現。
快車道上的童裝生產,逐“流量”而存。兒童模特是網絡賣貨時代的金字招牌。2012年前后,“網紅經濟”成為熱詞,“流量”為王。二胎時代到來,“萌娃”消費力擴張,又為童裝業注入新動力。服裝款式繁多,如何殺出重圍,搶奪市場?勿論網店或是實體店,童裝廠商都意識到,方便線上傳播的模特圖,才是“帶貨”法寶。兒童模特成為剛需。攝影機構、廣告公司、童模培訓學校,童模產業鏈應運而生。
童模是織里童裝鎮產業鏈中至關重要的一環。童模總數并無完全統計,據傳數以千計,黃金期是3歲到6歲。孩子們來自全國各地,童模“生意經”,一般由鏡頭后的大人們譜寫——全職媽媽是“經紀人”,爸爸是“專職司機”,織里上萬童裝廠商與淘寶店主是“客戶”,攝影公司是“合作伙伴”。
4月20日晚接近十點,織里童模拍攝基地“壹號基地”,小童模仍在加班加點工作。一個全職“經紀人”媽媽,一箱墨鏡、假發等換裝用的道具,是童模的標配。打開百寶箱,化妝更衣,鏡頭聚焦,POS擺好,他便不再僅僅是個孩子。
四月初,“杭州童模被打事件”發酵后,4月16日湖州多媒體產業園中的攝影基地,顯得十分冷清。其中的六度攝影基地,根據網上公開信息,主要為電商產品提供拍攝服務,一期已建成了4000平米的攝影棚,2000平米的外景。
六度攝影基地辦公樓前的空地,被建為圓形的停機坪,作為外景。那里停著一架幾乎可以以假亂線日接近傍晚,基地上,大人們圍著一位戴墨鏡小男孩童模,不過五六歲,他已經表現得很“職業化”:一只手抬起,故作看時間狀,一只手插著口袋,像極了時下電視劇里流行的“霸道總裁范兒”。
近期在社交媒體上大熱的流行風格,被織里攝影師總結為“潮酷風”、“文藝風”、“韓范”。童模行業壯大,湖州、杭州的攝影基地遍地開花,攝影布景也會隨著“網紅”元素即時更新。
4月18日,織里鎮“星夢園”童模攝影基地,高仿歐美奢侈品店布景。兒童服裝廠商傾向于在成人時尚中尋找靈感,童模上相如同“小大人”。一旦拍出“爆款”,同款衣服便會被爭相仿制,攝影師將身價上漲,童模更是炙手可熱,成為廠家追捧的對象。
童模行業壯大,競爭加劇,帶來了新商機。童模培訓行業也熱鬧起來,織里鎮有十數家之多。一定程度上,童模培訓機構承擔了童模經紀業務,給學員對接商業機會。除了平面廣告拍攝,中大型童裝廠商舉辦新品發布會,同樣需要童模走秀“唱版”,報酬形式不定。有些童模家庭被要求付費參與,為孩子爭取“鍛煉機會”,提升曝光率。
每逢周末,兒童模特培訓班開課。這些培訓班,作為“興趣班”形式存在,機構資質參差不齊。一位模特老師告訴財新記者,他很反感業內將孩子往“成人化”方向訓練。隨著外地童模遷入織里,童模隊伍壯大,廠商和攝影機構有了挑選的余地,不僅要“顏值”,還要“專業”。乖巧、懂拍攝技巧的孩子更容易獲得青睞,他們能加快拍攝效率。
兒童模特的工作強度,拍多久,拍多少,是否走“職業化”道路,取決于家長的心態。童模培訓機構也吸引了很多“兼職”童模。財新記者了解到,不少家里從事童裝生意的適齡兒童,被家長送去模特培訓。家長們告訴財新記者,小孩上興趣班,可以“壯膽”、氣質變好,還能為家里順便拍拍“模特圖”。
動感音樂響起,孩子們從最基本的站姿開始練習,一個個憋紅了臉。有小不點還分不清左右,忍不住哇哇大哭“要媽媽”。童模培訓機構收費較貴,相對跳舞,學模特的效果更加“立竿見影”。
在織里,能年收入過百萬的童模是少數。童模致富故事在織里并不少聞,成功童模的名字,會被家長、童裝廠商、攝影師們掛在嘴邊。童模是“吃青春飯”的行當,“職業生涯”一般是上小學前三四年童裝品牌批發店鋪裝修圖。一些童模家長認為,把握住了,就是家庭財富增長的好時機,可以給孩子未來增加保障。
童模行業存在應市場需求而起,無法撇除逐利性,遭到詬病,被指缺乏規范,無法可依。童模承受的,究竟是孩子自己的夢想,還是家長的欲望?
財新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新傳媒及/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涉網絡暴力有害信息舉報、未成年人舉報、謠言信息):010-0605 舉報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