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泉同城童裝批發市場地址
浙江省湖州市吳興區織里鎮舉辦2017“中國·織里”全國童裝設計大賽頒獎盛典(2017年9月17日攝)。這是小模特在展示入圍的童裝設計服飾。新華社記者 徐昱攝
童裝設計師們在織里童裝設計中心的設計師沙龍聽講座(2018年8月22日攝)。新華社記者 徐昱攝
一邊,窄窄長長的扁擔街留存了改革開放之初童裝馬路市場的記憶;一邊,童裝電商小鎮、織里童裝產業示范園等釋放發展新動能。這就是位于太湖南岸的湖州市吳興區織里鎮。
從0.58平方公里到25平方公里,從單純的本地戶籍人口到45萬新老“織里人”和諧共處,40載改革開放,小小的織里鎮,因小小的童裝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這是織里童裝設計中心童裝展示區展示的各類新款童裝(2018年8月22日攝)。新華社記者 徐昱攝
“2019中國織里童裝設計中心新品發布會”在“童裝之都”浙江省湖州市織里鎮舉行。新華社記者 徐昱攝
通過吊掛系統,一件件童裝在車間懸空穿梭,電腦裁剪、拉伸、自動縫邊,不到一分鐘,一件精致的兒童連衣裙就從布料變為了成品。這是記者在織里鎮今童王童裝公司自動化車間看到的場景。
“一根扁擔兩個包,走南闖北到處跑。”改革開放初期,曾經“遍聞機杼聲”的織里,許多農民創業者靠著家里的一臺縫紉機,做起了小買賣。
“就縫一些被套、枕套拿出去賣。”如今在織里童裝城經營一家布料行的楊進根說。沒有行銷證件,沒有目的地,哪里有菜場、市集,就在哪里擺起小攤。“最遠到過鄭州,一次帶著幾百套枕套,半個月就能賣完,一趟下來能賺200多元。”
上世紀80年代中期,織里人在傳統紡織、刺繡產品生產基礎上,開始集中進入童裝產業,童裝成了織里鎮的產業名片。
織里鎮黨委書記寧云說,幾十年來,雖然織里童裝產量有過起伏,但織里童裝一直走在轉型發展的路上:家庭小廠有序進入產業示范園區規范生產;產業工人從出租屋搬進員工宿舍;規模以上企業正在用品牌謀求上市……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織里鎮共有童裝生產企業1.3萬家,童裝電商企業7000余家,年產童裝13億件(套)。
“現在織里童裝主要在‘微笑曲線’兩端,也就是在設計和銷售上做文章。”中國織里童裝城業務負責人張凱說。2010年建成的織里中國童裝城,除了傳統的面料交易、輔料采購,還是覆蓋設計、打樣、展示、營銷拍攝為一體的童裝設計中心。
設計師胡麗瓊原來是織里童裝廠的普通員工,而今開起了設計工作室。“原來織里的模式就是‘現抄現做現賣’,現在我們賣的是創意、設計。”
她說,只要有靈感,設計師可以馬上通過3D排版設計,大體感知效果,如果可行就能在打樣間做出一個樣品,最后在隔壁的走秀臺,通過每周10多場的小模特走秀展示。
據介紹,這個設計中心已經匯聚了近20個工作室,每天都有新的童裝款式被當場買走,有的甚至成為當季熱銷品類,每個設計團隊年平均收入約200萬元。
濮新泉說,品牌化經營后,企業同款童裝的利潤率至少提升40%。“一線工人減少了,設計團隊擴大了;車間勞動減少了,網上營銷增加了。”
在今童王園區內,有一片專業童裝攝影場地,臥室、運動場、火車站、咖啡廳所有生活場景一應俱全。每到傍晚,會準時迎來一波拍攝高峰。
張凱說,通過一根網線,去年織里童裝已經實現了100億元的網上銷售額臨泉同城童裝批發市場地址,“雙十一”,僅織里鎮有名的淘寶村大河村就實現了5億元的銷售額。去年,織里童裝實現年銷售額超500億元,約占國內童裝市場份額的50%。
織里鎮人大主席薄國欣表示,童裝產業為小鎮帶來了財富和大量外來人口,更重要的是,織里把這些異鄉人留了下來。
江蘇盛澤人王漢超從小跟著父母到織里創業,大學畢業后又回到了織里經營面料生意。“小到一塊吊牌、大到面料輔料,在織里已經形成了童裝行業成熟的產業鏈。我覺得在這里有更多的事業發展機會。”王漢超說。
織里童裝商會會長楊建平說:“從事童裝近30年來,我帶出了近百個老板,他們有的在織里辦廠,有的在老家做老板,這是我感到最驕傲的事情。”
記者了解,現在,織里每年外發加工童裝約4.5億件(套),產值130億元,有效帶動了周邊地區群眾脫貧致富。
吳興區委書記吳智勇表示,改革開放40年來,織里童裝產業轉型的背后,是織里小城鎮的轉型、新老織里人的轉型,成功走出了一條團結打拼、和諧相處、共謀發展的“織里之路”。
改革開放40年,我國服務業快速發展,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不斷涌現,服務產品從供給稀缺走向相對豐富,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戶戶皆繡機,遍聞機杼聲。織里人未曾辜負地名中這個“織”字,“無中生有”織就一身占據國內市場半壁江山的童裝,而40年來伴著太湖水激蕩的每一次機杼聲則都蘊含著驚天巨變的宏偉原力。
全球規模最大的國際學校聯盟組織——國際學校理事會的執行總裁凱文·魯思近日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中國教育領域在過去40年間的變化和成就引人矚目,提升了中國在全球的形象和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