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元童裝貨源批發
說起荷花池,老成都沒有誰不知道,那是一代人的集體回憶,更是一個有著特殊意義的商業地標。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荷花池是外地人成都夢的孵化園,下海經商的時代潮流中,不少人從這里起步,在幾平米的鋪子里賣著雜貨,倒騰著服裝鞋帽,風餐露宿,從這里走出無數千萬億萬富豪。
以前的荷花池不是一個池,而是一片“海”——一片充滿機遇與挑戰的財富寶地,一個上演著精彩商戰大片的傳奇所在。在荷花池做了十五年女裝生意的王慧,見證了批發市場的流金歲月,也親身感受到一個大時代所帶來的巨大命運改變。
年關將至,金融投資報記者探訪金荷花服裝批發市場,在這做服裝批發生意的英子(化名)說:“今年生意不好做,但不管天晴下雨,穿新衣過新年的習俗是不會改變的,相信以后會越來越好的。”
作為日成交額將近1億,躋身全國七大綜合批發交易市場之列的荷花池市場在2013年完成升級改造,部分商戶遷入新都的國際商貿城。還有一些舍不得離開的老商戶,搬到了旁邊的金荷花、大成市場、宏正廣場,開枝散葉,讓荷花池的商業精神以另一種形式傳播出去。其中來自湖北49歲的王慧是第一批入駐金荷花的商家,今年也是在這打拼的第十六個年頭,如今在該市場‘坐擁’四個女裝店,一個女褲店,她說:“做這一行非常辛苦,我們可以說是城市中起得最早的人,凌晨三四點開始打包發貨,買主瘋狂搶貨的情景還歷歷在目。”
受疫情影響,商場改在早上7點開門,下午5點關門,年貨生意不如以前,但這并不影響王慧和其他千余商戶的信心,他們大多是白手起家的外地人,靠著滿腔熱血在成都立住腳跟。“盡管今年比去年同期少了30%的營業額,但只要不虧本,我就要找好貨源、拓寬銷路,為來年做打算。”王慧如是表示。王惠的老公鄭先生年前早早的就預訂了幾十條紅色羊毛圍巾,這些圍巾不賣只送,為的是回饋這一年來支持自家生意的各路“貴人”,“中國人過年圖喜慶好紅色,我們有信心迎接紅紅火火的2021年。”鄭先生說。魚兒(化名)是王惠家的穿衣模特,記者見到她的時候,正身穿紅色大衣打版,一旁的同事選好了濾鏡開拍起了抖音,來回旋轉、舉手投足、細節特寫,本身做銷售的魚兒也成了半路‘出家’的模特。
“拍視頻、上直播是我每天的工作,買主已經漸漸喜歡視頻選貨了,以前現場拿貨店面小、人扎堆,現在反而‘清凈’了。”魚兒對記者說。記者從同在金荷花市場做女裝生意的英子口中得知,如今進店的人流量少了70%,視頻選貨成了首選幾元童裝貨源批發。“臨近年關,更要抓住年貨生意的小高峰。”她說。在這個批發占70%、零售占30%的市場,不再是批發商、散客”打擁堂“的景象,更多的是,穿衣模特在沒有暖氣的店鋪內不停地將新款大衣穿了又換下,一經選中,迅速由配送員發走,打包、裝貨、發貨,到達買主手中,一條與以往線下銷售完全不同的新商業銷售鏈正在形成。
經營名為“千依慧”店鋪的王慧每天最期盼的事就是收發快遞,“以前快遞占3成,到店占7成,今年快遞占8成,到店占2成,快遞的速度決定了我掙錢的速度。”她對記者這樣說道。
而她的專屬京東配送員“小胖哥”來頭不小,在金荷花市場“潛伏”了五年,面對上千家密密麻麻的店鋪,他早已爛熟在心。“你說門牌號,我立即可以對應出店鋪名字,你說店鋪名字,我可以說出幾區幾樓幾零幾的門牌號。”小胖哥(化名)一邊整理貨物一邊對記者說。
只要商鋪店家的微信呼喚,小胖哥便拖著紅色口袋輕車熟路的上門取貨,日均上百單的訂單量在負責金荷花商圈十余名京東配送員中,這個成績還只能算是中等。
“春節前一周,那個時候我們生意最好,很多其他快遞都停運了,4.2米長的廂式貨車都要發貨數趟!今年春節期間,好些外地商家響應號召就在成都過年,索性就開門做生意,我們就’獨家‘發貨。”京東配送員小胖哥說。
他的同事晉云松也是金荷花的“名人”,1990年出生的他是京東物流李家沱營業部最早一批負責金荷花的快遞員,所以與規模較大的店鋪’羅馬鯊魚‘成了鐵哥們,每月價值一萬多的快遞業務都是指定他來處理。
晉云松還有個得意弟子江俊良,現負責大成市場的快遞配送,因其家人在大成市場做生意的緣故,自小就結識了很多附近的商家,讓他在批發市場干得如魚得水。
如今,荷花池的商家老板們幾乎都認識他,他還有個外號叫“江小白”。“小姐姐你午飯吃沒得”、“嬢嬢你進的這批新貨好好看哦”,只要是江俊良路過的商鋪,他都會熱情打招呼。
和小胖哥、晉云松、江小白一樣的快遞小哥,“守護”著金荷花市場的物流運輸,也和商鋪店家成了每天都要“打照面”的老朋友,用小胖哥的話說:“我們之間不只有訂單號,更是相處融洽的關系,給他們帶水果時橘子都是被‘嫌棄’了的,特級車厘子、丹東草莓才肯作罷!”
從王慧那里進貨的批發商大多把實體店開在二三線城市,德陽、資陽等地居多,因新潮的款式、較高的性價比在這些地方就格外“吃香”。“七八百元買狐貍毛領大衣,兩三百買羊毛毛衣,一兩百買加絨褲子,這個價位還是比較好賣的。”一位劉姓店主表示道。其中,在德陽廣漢南興鎮、德陽什邡師古鎮、德陽旌陽孝泉鎮、綿竹玉泉鎮、綿竹土門鎮等五地經營實體店的王哥表示:“穿新衣過新年的意愿,在鄉鎮體現的尤為明顯,線下銷售在這些地方仍然受歡迎。”
“比起九十月份一天幾件的銷售業績來說,臨近過年情況好多了,現在每天能賣15件,但還不是生意最好的時候,過年前幾天外地務工的年輕人陸續返鄉,在老家直接買上一兩件帶給家人,那時候日營業額可達上萬元。”王哥對記者說。做了五年女裝生意的王哥,深知金荷花服裝的風格頗受鄉鎮青年的喜歡,將目標客戶鎖定這些在外務工同時揣了一筆過年錢,歡喜回家過年的年輕人,尤其看重過年的他們,總歸是要花上不多的價錢給家里人置辦行頭的。
鄉鎮的熱鬧購衣潮就和城里有些不同,同樣在金荷花商城王慧那里拿貨的劉忠秀,在龍泉驛區政府旁邊開了一家實體店,“城里人也許沒有那么強的新年穿新衣的講究,不過年也有充足的理由滿足自己的購物欲。”她說。不過,面對幾萬上下的月營業額,劉忠秀并不滿足,為年前購衣小高峰有了一手準備,喜慶的樣式、紅色的衣服都擺在了櫥窗的c位,等待著路過的買主將它拿下。
無論是金荷花市場的生意人王慧,身材姣好的穿衣模特魚兒、動作麻利的小胖哥、在二三線城市開店的王哥,一件件女裝在他們手上交替流轉,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你穿上了新衣,他們賺了過年錢,批發市場衍生的流金歲月就這樣靜靜流淌。現在的金荷花更是一個消費時代的縮影,當生活質量提高,穿衣檔次上升,那批逛批發市場“淘相因”的人漸漸步入正規商場購置起名牌服裝,老荷花池的黃金時代已逝,但互聯網時代的新商業大片正在這里上演!改變的終會改變,而不變的是奮斗拼搏的精神,是對未來的美好期望,大時代下那一個個起早貪黑的普通勞動者是這個時代真正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