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裝批發商拿貨渠道
面對著每天來路不明的衣褲鞋襪,街坊擔心惹上病菌,更自建石柱和花壇驅趕攤販,可“二手夜市”卻每晚依舊。
龍津東路歐家園小區本是幾段不起眼的街巷,住的多是西關老街坊。近年,這里卻在龍津路至中山七路一帶名聲漸起,皆因在此群居著以買賣二手服裝等舊物為生的攤販。他們大多來自河南,一伙50余人在此占地經營,每天40多輛人力三輪車早出晚歸。
入夜后,開始迎來他們的“出貨”時段。前晚6時30分,長逾100米的街道前,已經一字排開至少10個買賣舊衣物的檔口,成包的衣褲鞋襪與零散的皮包、皮帶、窗簾等堆在一起,回家的居民只能從夾縫中進入樓道。舊衣物很多已發黃變黑,污跡斑斑,有的還隱約可見未洗掉的血跡。
坐在三輪車旁的檔主老陳說,他們白天騎著單車四處上門收購,到了傍晚5時后,便開始蹲點做買賣,一般會經營至夜晚9時。二手的衣物、被鋪等收購價錢不一,冬衣棉被為0.5元/斤,夏裝則在1.5元/斤上下。
收來的衣服不外乎兩個去處:批發為主,兼做零售。老陳先介紹批發的情況:冬衣和棉被等會送到北方,打碎后做成地毯等,夏天衣服則會銷往舊貨市場。
家住康王北路的黃伯說,最近3年,歐家園回收舊衣服的生意日益興隆,不少來自中東和非洲的外國人,以及老城區的長者會在傍晚時分來此挑選便宜貨。經過跟老陳的一番討價還價后,順便“撿寶”的黃伯曬了一下自己的收獲:“花了3元買一件短袖衫,5元買一條牛仔褲,12元買一雙球鞋,從頭到腳才20元!”
老陳的同鄉朱小姐在歐家園干了兩年,她說,舊衣服按斤收購,按質售出,冬裝賣1.8元/斤,夏裝和鞋的出售價相近,在2.5元/斤左右。至于任君挑選的零售生意,她也向記者明碼標價:冬裝5元/件起,夏裝3元/件起,鞋5元/雙起。
在龍津東路經營雜貨生意的周先生跟“夜市”里的一眾經營者相熟,了解過這些二手貨的來源。“單單是一般居民的舊衣物,哪能有這么穩定的貨源?”周先生說,廢品回收站、垃圾填埋場、洋垃圾,甚至賊贓和太平間等,都成為了二手衣物的來源。衛生問題可想而知。
周先生表示,歐家園的夜市逐漸發展出一條生意鏈,在中山七路和龍津路一帶,還分布著幾處舊貨儲藏點和中轉站,分揀打包后轉運至各貧困地區。記者走到康王中路的新光城市廣場,發現廣場背面的橫街上,也有二手衣物堆積。
近日氣溫不高,但二手衣物堆積處仍傳出淡淡的異味。據說在高溫的夏日里,小山似的舊衣服霉臭難聞,街坊們都要捂著鼻子快步走過,反而是蹲在一旁挑選的來客不覺其害。攤檔跟居民樓相隔不足3米,居民遠遠繞開,似乎對此習以為常。沒法繞開的是歐家園45號和47號的住戶,他們的樓梯口就夾在攤檔之間。在樓梯口的兩側,近日才豎起了一排矮矮的石柱,后面也是新加建的水泥花壇,但草木稀疏。原來,這些石柱和花壇并非為了美觀,而是要起驅趕的功效。
“夜晚回家都要提心吊膽。”住在樓上的蘇女士表示,在過去的兩年里,“夜市”收攤后,不少攤販便席地而睡,家居細軟鋪開一地,回家的女性都要從他們身邊經過。加建石柱和花壇后,在此睡覺過夜的人少了,但日夜不停的生意卻未見減少,街坊們束手無策。蘇女士說:“實在趕不走他們,有條件的街坊就只能搬走,將房子出租。”
洞神坊居委會的相關負責人湯小姐表示,歐家園的舊貨擺攤是老問題,在去年七八月份最臟亂時,居委會曾聯合街道辦和城監等部門進行驅趕。“他們下午4時到那里,我們就比他們早一步到達,派人去把位置占了。可是堅持到夜晚9時離開后,他們又折回來,在那里繼續忙活。”
湯小姐表示,擺攤問題遲遲難以解決,主要有兩個原因:一來攤位上方的住宅里,有10至20戶已被攤販所租,難以徹底驅趕;二來法律并無明文規定不能在自家樓下分揀衣物,只要他們不是明碼標價經營,執法方在驅趕時就缺乏依據。
夏日即將來臨,對于居民們普遍擔心的衛生問題,湯小姐表示將督促這些舊貨攤加強清理,“沒有政策,也沒有條例童裝批發商拿貨渠道,我們常常是有心無力。”
由中國家用紡織品行業協會發起的《精品鵝絨被》團體標準(以下簡稱“標準”)于2019年1月1日正式實施。(“標準”詳情附文...
11日上午,泰安市質監局“纖檢進社區”活動走進農大社區,為市民免費講解鑒別絮棉制品、蠶絲制品的知識,并現場幫市民做鑒定。...
8月8日,山東黃島檢驗檢疫局工作人員對一批入境棉花進行口岸現場檢疫黃島口岸是全國第一大棉花進口口岸,黃島局采取多項措施,...
為了慶祝明超家紡2011年銷售業績實現了突破性增長、全面促進2012品牌升級,趁跨年迎新之際,公司總部整合旗下夢天姿、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