織里童裝廠家一手貨源批發外貿
8月的一天上午,廣州市人民南路地區,商戶推著小拖車來往于批發市場和倉庫之間。人民南周邊地區是廣州歷史最長、規模較大的服裝批發集散地,目前有包括十三行服裝批發市場在內的批發市場62個、商戶11萬戶。高度密集的人流物流,在社會治安、交通秩序、消防安全等方面帶來諸多挑戰。
2018年底,廣州市委書記張碩輔作出批示,由市委政法委牽頭,以越秀區、荔灣區為主體,全面實施區域重點治理。一年過后,該地區的情況怎么樣?近日,新快報記者走訪人民南周邊地區,看市區街社區如何聯動發力、如何因地制宜進行社會治理。
倉庫外一盞小小的燈,別看它不顯眼,卻有及時發現倉庫內消防隱患的作用。廣州市越秀區人民街街道辦事處副主任神劍介紹,這盞小燈與倉庫內電源相連,夜晚燈不滅,就代表倉庫內的電力設施還在運轉,相關人員會及時提醒,以免發生消防事故。人民南周邊地區已排查整治“非倉改倉”2600多家,關停有嚴重安全隱患的900多家,并設置煙感系統、漏電開關、防爆燈、防煙面罩等安全設施,安全隱患進一步消除。
在一德西社區住了30多年的街坊郭叔說,以前社區人多物雜,特別是晚上,社區內的倉庫晚上11點左右卸貨,手推車與地面摩擦聲音很大,他總是睡不著覺。后來裝上了圍蔽門,晚上10點到早上6點,手推車進不來,郭叔終于可以睡個好覺。
神劍介紹,去年四五月,街道通過社區自治模式,將安業里、狀元坊和一德西三個社區實行定時圍蔽,解決了噪音問題。這也是人民南路越秀片區通過黨建引領基層治理體制機制創新,實施協同運轉常態化、參與主體多元化、基層治理項目化,有效激發治理活力、提升整治效能的項目之一。“希望能實實在在提高群眾的幸福感。”神劍說。
人民南周邊地區有著包括十三行服裝批發市場在內的多個批發市場,記者當日在現場看到,雖人流量較大,但基本無占道、擁堵現象。廣州市公安局荔灣分局嶺南派出所警官藍才海介紹,這里此前“五類車”、非法占道等問題很嚴重,在區委政法委的牽頭下,公安等多部門聯合開展了多次整治行動,如今環境、交通、消防、治安等方面都有了很大改善。
市場人多事雜,矛盾糾紛如何化解?荔灣區嶺南街黨工委副書記蔡順水介紹,作為先行試點單位之一,嶺南街道依托“呼應”綜合指揮平臺,整合來穗人員管理服務系統、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信息系統、社區網格化服務管理系統織里童裝廠家一手貨源批發外貿、公共安全視頻專網、綜治視頻應用平臺和綜治視聯網系統,“六網合一”搭建了一個發現問題及時、處置問題高效的“呼應”綜合調度指揮平臺。這個流程促使問題在網格內部“微循環”、社區內部“小循環”、街道內部“大循環”,社會治理和矛盾糾紛的問題在內部就可以消化,實現“小事不出社區、大事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
廣州市荔灣區區委政法委副書記陳曉聰用“筑巢引鳳”這個詞生動地解釋了人民南片區社會治理的最終目的之一。“我們希望通過對人民南片區交通、環境等各方面的綜合治理,提升整個地區的營商環境,促進產業轉型升級。”陳曉聰說。
記者當日走訪了十三行文化創意展示中心,它坐落在文化公園內,內部在廣州電子城(舊址)的基礎上升級改造而成。該中心以“國粹精品”為理念,引進文創新業態,與80多個優選品牌合作,引進和開發8000多種產品,已經成為全球各地商家和消費者感受中華文化,購買國貨精品的體驗式交易平臺。
人民南地區的中百電子城經二期改造,引進一批優質客戶和實力企業進駐,設置了極具嶺南飲食文化特色的商務洽談中心。升級后市場安全營商環境有了質的飛躍,物業總體租金收益增加了約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