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童裝品牌庫存尾貨批發
童裝是大家擺地攤時最常見的選擇,在微博上,還有不少孩子家長準備順便帶孩子一起,這樣做的目的是一邊讓孩子扮演扮演模特,一邊還能順便讓孩子也體驗體驗做生意的不易和快樂。
自5月以來,葉子文的童裝生意逐漸有了起色。她所在的服裝廠因此取消了今年夏天的停產計劃,廠里的工人還在不間斷地打板、制衣、生產、上新。
到了6月,找她批發童裝的地攤商販突然多了起來,葉子文于是決定,找到更多的地攤批發商,廣開銷路。
葉子文加入了一個全國地攤微信交流群,這個群創建時間才一天,群成員已經有兩百多人,群成員來自五湖四海即墨童裝品牌庫存尾貨批發,都在熱烈得討論著“地攤生意經”。
這些人有專為攤販供貨的批發商,也有像葉子文這樣的服裝廠商,也有想要從“地攤經濟”分一杯羹的攤販,更有站在行業門外徘徊尋找新的商機的準攤販們。而這樣的在線地攤交流群在短時間內數量激增。
中央政策的正式松綁帶動了多個城市逐步解綁對地攤經營的管制,“地攤經濟”一夜之間成為新的商機。
谷若懷從上游的批發市場低價進到貨品后,再轉身賣給攤販。大多數的服裝和童裝攤販進貨都是通過谷若懷這樣的“倒爺”,或者直接去到當地的批發和尾貨處理市場。
這樣看來,地攤經濟的復蘇正在激活童裝市場批發渠道的活力。看到了這一潛力,葉子文作為童裝生產商選擇通過電商渠道主動靠近攤販客戶們。
地攤模式的復蘇意味著廠商又新增了一個批發渠道。“利潤方面來講對我們廠家來說是一樣的。我批給你(攤販)五塊,我批給老客戶也是賺五塊。只是多了一批客戶跟我拿貨,多個了銷售渠道。”
也有選擇不卷入“地攤經濟”浪潮的童裝廠商,而這類型廠商以大中型廠商為主。薇安在湖州市織里鎮上經營著一間中等規模的童裝企業。
與往年一樣,她的工廠已經結束了今年夏季的產銷工作,目前已經放假。薇安直言,“對我們沒有什么影響,畢竟我們是生產商,無論他們以什么方式賣貨,我們都是源頭。”
地攤經濟的復蘇可以幫助解決童裝存量的問題。一位靠近織里鎮政府的童裝行業專家馮勇女士表示,“地攤經濟來了的話,對童裝企業有一定幫助的,比如說消庫存啊。”
而這也能弄幫助童裝行業解決再就業的問題,一些外來務工人員已經在織里鎮上擺起了地攤。“還有人白天直播賣貨,晚上擺地攤。什么都有。”葉子文說道。
其實,不只是童裝,提到擺地攤,很多人的首選就是服裝品類,比如女裝、中老年服裝、鞋帽等等。那么“地攤經濟”對于實體服裝零售可能會帶來怎樣的影響呢?中國紡織品商業協會服裝商貿委員會會長李樂謙作出回復。
對于實體行業來說,“地攤經濟”的到來可能不是一個壞消息,過去幾年我國很多實體店的生意并不好做,商鋪租金可謂一年比一年高,壓縮了實體服裝店鋪的利潤空間。
現在國家鼓勵健康發展“地攤經濟”,很多地方也放寬了管制。擺地攤不用繳納租金,這意味著未來對商鋪的需求可能會出現減少,在這種背景下,各地商鋪的租金就有可能下降。
一般有“地攤經濟”的街道會顯得比較熱鬧與繁榮,商品價格相對低廉的地攤可以吸引消費者前來聚集,引起消費者的購買欲望,在一定程度上會帶動周邊實體商鋪的客流。
“地攤經濟”可能會對低端消費品、中老年服裝、鞋帽店影響較大,由于地攤的消費人群和這些店鋪的消費人群重合度較高,意味著未來低端消費品的競爭會日益激烈。受到線上購物+“地攤經濟”的雙重影響,從事快時尚服飾或較為低端跑量商品的實體商家,可能要考慮是否需要調整產品定位。
庫存問題一直都是困擾眾多服裝企業的一大問題,而今年由于疫情影響,庫存問題顯得尤為嚴重,這其中不僅有品牌服裝商,也有不少服裝生產廠家,若庫存不及時消化,就會影響下一季度的產品資金回籠,從而加重企業的資金周轉壓力。
為此,很多企業都在想方設法清庫存,比如通過直播賣貨以及各種營銷活動等,而如今政策對“地攤經濟”的放松,是不是意味著服裝庫存春天的到來呢?
小E認為,首先,對于很多服裝批發商來說,有更多人投身于“擺地攤”這份事業中去,就意味著更多人有拿貨(特別是價格較為便宜的庫存貨)需求,這樣一來確實會對庫存消化有一定的積極影響;
但對于大多服裝品牌商來說,他們的庫存則很小幾率會出現在地攤上,畢竟連過分打折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品牌形象,更別說擺上地攤了。在這方面快時尚品牌H&M是個典型,為維護自己的品牌形象,甚至選擇了焚燒這樣極端的方式來清理積壓庫存。
其次,還有一個問題,對于這些低價庫存產品,消費者到底是否買賬呢?隨著國內疫情好轉,萬眾期待的“報復性消費”似乎并未出現,且疫情還導致了部分人收入降低,如今更多人選擇將現金牢牢抓在手上,而不是去消費。雖說穿衣是剛需,但在經濟狀況吃緊的情況下,不買或者少買其實也絲毫不影響。
總而言之,一是“地攤經濟”能分攤的庫存資源有限,二是消費者的消費需求有所縮減,所謂的服裝庫存“春天”其實并沒有那么樂觀,至于究竟會如何,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