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九江兒童羽絨服男裝店鋪》童九江羽絨服免洗
今年是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收官之年。我們即將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邁向更加壯麗的新征程。決戰決勝的最后階段,贛鄱大地一派火熱的攻堅場面,廣大干部群眾意氣風發、斗志昂揚,正在全力以赴、沖刺勝利的終點。
東方女報推出“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專欄,透過平凡生活的溫度與感動,一個又一個的小康故事,生動體現出人民群眾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匯聚起同心同德奔小康的強大力量。
上世紀 80 年代,沒有資源、人均不足三分田地的紅星村人連溫飽都難以解決。窮則思變,紅星人依托背靠共青城服裝加工產業的優勢,先打工后創業,從早期肩挑著到處賣,到如今通過網絡電商銷往各地,從最初零散的小作坊小企業兒童九江羽絨服免洗,到如今初具規模的產業園區,紅星人憑借著小小的羽絨,成就了自己的小康致富夢。
近日,記者走進紅星羽絨電商產業園,寬闊的水泥路上,滿載羽絨的貨運卡車正停在路邊等待卸貨,沿路兩旁的產業樓掛滿了各色服裝公司的牌匾,這些牌匾上都有的兩個字是——“羽絨”。
“2019年,紅星村電商銷售額突破50億元,僅‘雙11’當天網絡成交額就超3億元。”紅星村村支書查柏星自豪地說道。
紅星村現有村民 821戶、3400 余人,其中90%以上村民從事羽絨關聯產業。在全民創業創富奔小康的氛圍下,該村羽絨加工企業達到523家,其中年產值超500萬元以上的超過200家;開設羽絨服網店2000余家,各類配套企業近70家,形成了原料供應、輔料生產、成品加工、包裝物流、電商銷售等較為完整的“羽絨鏈式產業”。
過去的紅星村,交通不便,人均耕地少,且經常遭受洪澇災害,村民窮得叮當響,被稱為“吃紅薯的人”。
窮山溝里蹦出50億元級的“淘寶村”,紅星村的嬗變,生動詮釋了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關鍵所在。查柏星介紹說,30年來,紅星村的羽絨產業發展,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從散到聚的三個階段。
上世紀80年代,紅星人不甘落后,依托背靠共青城服裝加工產業的優勢,先打工后創業,在積累資金和技術經驗后,紛紛回鄉創辦羽絨加工企業,完成了從小農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變,闖出了一條自我發展的新路子。
隨后 20 年,紅星羽絨創新求變,主營產品由最開始的羽絨被、羽絨背心轉變為童裝羽絨服;銷售方式從“提籃滿村跑”“擺攤設點”轉換成了“觸網銷售”。尤其是近年來,紅星人在激烈的市場大潮中,轉換思維方式,積極搶抓機遇,勇于創新探索,適應市場需求,調整產品結構,創新銷售渠道,使服裝產業搭上了“互聯網+”經濟的高速列車,成為遠近聞名的“淘寶村”。
產業分散各家各戶,集聚效應不明顯,這是電商發展之初紅星村人發展最大的掣肘。2015年,為解決產業發展瓶頸,該村開始建設紅星羽絨電商產業園,及時調整優化生產組織形式,主打紅星羽絨品牌,由單打獨斗轉變為抱團取暖,形成利益共同體和產業聯盟。經過4年的努力,已建成標準廠房11.3萬平方米,299家企業入駐,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加入產業園,讓紅星村羽絨產業的發展步入快車道。
當全國各地的村莊都在為“空心村”犯愁之時,紅星村,卻涌動著一波又一波的青年創業潮。在這個村,一張張年輕面孔朝氣蓬勃,沖在時代發展的最前沿。
“紅星村幾代人從事羽絨產業,以前是肩挑背扛出去賣衣服,如今‘鼠標輕點,訂單自來’?!弊鳛槟贻p一代,黃孝星見證了父輩們的艱辛,也見證了新時代的來臨。
1983年出生的黃孝星,大學畢業后曾到浙江、廣東等地務工。2009年初,嗅到了電子商務經濟蓄勢待發的他選擇返鄉創業,成為紅星村最早搭上互聯網快車、在電商平臺開網店的一批年輕人。
走進寒奧羽絨服飾公司,十幾臺電腦一字排開,黃孝星正在為下半年的銷售旺季做準備?!澳壳拔覀冑u得最好的單品年銷量已經達到了20萬件。去年‘雙十一’當天,公司營業額就突破了100萬元?!彼嬖V記者。
如今,黃孝星已在淘寶、阿里巴巴、拼多多等各大電商平臺經營了7家網店,注冊了3個品牌,擁有自己的加工廠,全年銷售額達到2000多萬。下一步,他想引進高端人才,組建更加專業的運營團隊,增強產品研發能力。
紅星村站在“互聯網+”的風口上順勢而為,把羽絨服產業做得風生水起,村民們紛紛學著做電商、開網店,把紅星村生產的羽絨服放到網上銷售,賣向全國各地。
同時,網上交易大大增加了對相關配套產業的需求,圍繞羽絨加工這個龍頭,催生了物流、倉儲、包裝、設計、營銷、電商等相關產業,“大眾創業、萬眾創業”方興未艾。目前橫塘羽絨僅電商行業從業人員就達3500余人,帶動周邊縣、鄉約3萬人就業,有效提升了農村本地的就業率。
“我們主要做羽絨背心的線下批發,根據接到的訂單量進行成批生產,全年大概能銷售30多萬件?!痹诋a業園中的江山羽絨廠數控車間,4臺半自動化的羽絨服打板縫制機在工人們的操作下快速出貨,“95后”萬麗芳正是其中一員。
她手腳利索,快速將縫制好的羽絨背心換下,再用力拍打、擠去里面的空氣,短短幾十秒的功夫便完成一件。“我每天能加工300來件背心,一個月平均能拿到4000元左右?!比f麗芳在工作間隙告訴記者,她原先在外地打工,因生意不景氣興起了回家的念頭?!霸诩议T口工作,比外面打工舒服多了,收入也比較穩定?!?
在車間3樓,寬闊的房間里擺著十幾臺縫紉機,女工人李冬梅和女兒查偉偉相對而坐,正熟練地縫制著兒童羽絨服?!败囬g里頭環境好,可以吹著空調、聽著音樂工作,比在家更有干勁兒?!崩疃芬患以浭谴遄永锏呢毨簦捎谡煞蛟缒瓴∈?,又要照顧孩子,她無法外出打工,就將工廠里的活接下帶回家做??恐慌_縫紉機,李冬梅不僅養大了幾個孩子,并在2017年順利脫貧,過上了小康生活。
如今,小兒子也長大了,李冬梅就和女兒一起到羽絨工廠工作,每年能有5萬余元的收入。女兒查偉偉經常要加班到晚上9點,希望自己能多縫些衣物,年底時好多分些工錢。
“我們村有很多像李冬梅這樣的村民,因為要照顧家里沒法外出打工,就將工廠里的活帶回家做,既可以照顧家庭,也可以工作賺錢,日子照樣過得有滋有味?!辈榘匦歉嬖V記者,隨著紅星村羽絨產業的高速發展,2019年,紅星村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超過2萬元,“石頭地、光頭山、代代窮、戶戶難”的橫塘農民,率先過上了小康的好日子。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