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氏羽絨0-12歲童裝
近日,北京大學標識管理辦公室就“北京大學”系列商標標識被冒用于羽絨服產品發布嚴正聲明,表示已向相關部門提起行政投訴,并提醒廣大師生及消費者在購買時注意假冒。記者發現,
北京大學標識管理辦公室在其嚴正聲明中,點名兩家公司常年以“在校生、校友”的名義,在多個網絡平臺宣傳銷售印有“北京大學”系列商標標識的羽絨服產品,而北京大學從未授權這兩家公司代加工生產和銷售印有“北京大學”“北大”“PKU”“學校徽志”標識的羽絨服產品。
記者在某知名電商平臺搜索關鍵詞“高校羽絨服”,搜到多家售賣印有知名藝術類院校標識的商家。記者私信客服詢問是否為正品,對方回復稱,是同款韋氏羽絨0-12歲童裝。也有商家客服坦言,未經學校授權,但賣的就是同款。還有店主告訴記者,他們可以訂做印有任一高校logo的服飾。
記者注意到,在網上可輕易買到印有高校logo的羽絨服或文化衫。也有商家比較謹慎,稱他們只提供定制服務。“logo需要你們這邊提供,我們根據你們的需求進行加工和制作。”
也有商家告訴記者,他們留存有多所高校的商標樣式,客戶只需提出款式需求,他們都可幫助訂做。“有的學校有模板,定制沒有數量限制,但沒有模板的學校,需要三五十件起訂。”
一位高校人士告訴記者,商品蹭名校,近些年屢見不鮮,主要還是有一定的市場需求,有的買家明知是假冒的,但為了滿足虛榮心,還是會購買,尤其是國內知名高校的商標標識容易被商家冒用。而這些商家又太雜太多,只要沒有造成惡劣影響,高校一般不會去維權,沒有專人也沒有精力去“打假”。
中國科學院大學知識產權學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宋河發表示,未經高校授權,這些商家的行為都屬于侵權行為。
宋河發表示:現在很多企業打著中科院、清華、北大的名氣出去做一些生意。北大、清華和中國科學院是專用的單位、名稱權也注冊了商標。他們這種未經許可的行為,是典型的商業化應用,屬于侵權行為。這種情況早幾年更多,維權成本比較高,所以沒有去特別地維權,一些企業到目前為止仍然在做這樣的行為。
宋河發進一步表示,商家售賣未經高校授權的商品,不僅售賣本身涉嫌侵權,商家定做也涉嫌侵權。“知識產權它不光有禁止制造的權利,還有禁止銷售的權利。有些是擦邊球,包括電商,只要銷售這樣的產品,也屬于侵權行為。”
宋河發建議,針對冒用高校商標標識的侵權行為,市場監管部門要加大打擊力度。高校也應建立專門機構主動維權,才能在社會上形成尊重和保護知識產權的良好氛圍。
宋河發表示:行政機關在執法過程中發現類似行為,要進行嚴厲處罰;執法部門可以主動執法,尤其市場監管部門應通過各種行動查處這種侵權行為。作為像北大、中科院這樣的機構,應建立專門機構從各個方面巡視,及時維護自己的權益。對于這些侵權行為,我們也可以通過315等途徑抓一批典型案例,對全民是警示也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