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童裝批發最新招聘信息
作為中國輕紡城占地面積最大、單體營業房最多的市場,中國輕紡城北市場一直以來以經營戶需求為導向,堅持與時俱進、創新前行。近年來,圍繞打造現代化“國際紡都”總目標,北市場深入踐行“一市一特色”發展定位,率先打造“蕾絲、網布專營區”,致力于通過錯位發展、集聚效應,幫助經營戶拓市場、樹品牌,帶動市場整體繁榮,推動傳統市場在時代的浪潮中煥發新生。
作為全球規模最大的紡織品集散中心,中國輕紡城銷售網絡遍布全球200余個國家和地區,經營品種5萬余種,經營戶3.7萬余戶,日客流量達10萬人次。然而,在多重優勢背后,也存在采購商找一塊面料而跑遍各大市場、上下游信息不匹配讓經營戶與訂單失之交臂等現狀。深化劃行規市,打造細分品類面料專營區成為中國輕紡城集團推動市場迭代進化的重要路徑。
北市場作為中國輕紡城內產品種類最豐富、客流量最多的專業市場之一,積極響應中國輕紡城集團“優質經營戶回歸”行動,率先打造蕾絲、網布專營區,引導同類型面料形成集聚效應,大力推動興商隆市,促進線下實體市場繁榮發展。浙江中國輕紡城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北市場分公司總經理阮海鋒表示,近年來,北市場一直在探索轉型升級,從硬件改造到配套服務,全方位優化營商環境,打造蕾絲、網布專營區是市場、經營戶和采購商三方共贏之舉。
在中國輕紡城各市場中,始終存在樓層越往上人流量越少的現象,如何打破常態化定律,推動各樓層均衡發展?阮海鋒認為,正如中國輕紡城因紡織品集聚而聞名世界,市場也可以推動細分品類從分散到集聚,通過塑造整體品牌,打造市場地標性品類,從而彌補樓層之間的差距,促進市場良性健康發展。
走進北市場北二區三樓蕾絲、網布專營區,干凈整潔的市場通道、煥然一新的店面裝修、時尚新穎的蕾絲產品、實力雄厚的源頭廠家,釋放出蓬勃發展的活力與升級。據了解,北市場蕾絲、網布專營區面積近4000平方米,共有營業房279間,自去年3月開業以來,不斷提升集聚效應,目前195間營業房、76戶經營戶已簽約入駐,大部分是來自福建長樂地區的源頭廠家,致力于為下游客戶帶來“一站式”采購全新體驗,吸引更多采購商紛至沓來。
“蕾絲、網布、花邊,我們專營區企業經營的品類或許不是最多的,但是每一家企業的專業、實力是有目共睹的韓國童裝批發最新招聘信息。比如奧高貿易有限公司有自己的織廠和染廠,還有專業的研發設計團隊,讓蕾絲、網布的應用領域進一步拓展;若輝針紡專業經營網布,把作為里料的網布通過研發創新、功能疊加,廣泛用于運動領域。”阮海鋒表示,蕾絲、網布專營區的每一家企業都有著各自的特色優勢,希望更多采購商走進來,發現更多優秀企業,相信一定會滿意而歸。
水深則魚悅,良好的營商環境是推動專營區持續向上發展的重要因素。為提升專營區整體營商環境,北市場一方面進行采光井改造、電梯增設、公共通道地磚重新鋪設、市場導視牌升級,并對專營區的吊頂、墻面及店面門頭等進行統一裝修、提檔升級,另一方面加強專營區宣傳力度,在市場外圍增加大型幕墻廣告、軟膜燈箱、鐵藝道旗等,市場內增加吊幔、掛旗等多措并舉,希望將蕾絲、網布專營區打造成可復制可推廣的樣板專營區。
在專業市場發展過程中,市場、采購商和經營戶無疑是一榮俱榮的命運共同體,三方攜手將爆發出1+1+13的強大合力。北市場蕾絲、網布專營區順應專業市場發展趨勢,立足產業鏈上下游發展的難點痛點出發,希望通過集聚效應,形成“一站式”采購模式,讓經營戶形成相互引流、大眾創新的良性競爭新局面,從而增加專營區客流量、提升經營戶差異化創新能力,帶動市場引商聚商、繁榮興旺。
“近幾年我在多次市場調研和與經營戶溝通中,了解到中國輕紡城許多經營蕾絲、網布的企業較十余年前產品旺季時期銷售額出現一定程度的下降,一些經營戶考慮到成本問題,分流到工廠、寫字樓等區域。所以我們要打造一個經營成本更低、營商環境更好、優惠政策更實、競爭能力更強的專營區。”阮海鋒表示,入駐蕾絲、網布專營區不僅租期三年可享受租金、物業費、裝修補貼、停車等優惠政策,還可以優先免費參加集團公司和北市場分公司舉辦的云展會、云直播、新品發布會、精準對接會、靜態展、抖音直播等多元化營銷活動。
據了解,去年北市場成功舉辦線場,對福建奧高、若望紡織、川頁紡織、陽光紡織、劍光紡織、鶴軒蕾絲等9家專營區企業進行直播探店,并組織19家專營區企業免費參加2023中國紹興柯橋紡織輔料暨職業工裝面料展覽會。今年,北市場組織了20余家/次經營戶參加采購對接活動,有效幫助企業豐富客戶資源,暢通銷售渠道,積極搶抓國內超大市場規模優勢和內需潛力。
談及下一步發展規劃,阮海鋒表示,專營區的培育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穩扎穩打、持續發力,圍繞集團公司“一市一特色”發展定位,北市場將繼續加強對專營區經營戶的支持力度,以整體形象塑造蕾絲、網布專營區集體品牌,抱團搏擊更廣闊的星辰大海。同時,對北市場五個區進行全面規劃布局,以蕾絲、網布專營區為樣板,探索毛絨布專營區等更多特色新業態,推動傳統專業市場煥發新活力,為發展新質生產力奠定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