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羽絨服男款兒童中長款
2019年,鴨鴨全年GMV為8000萬元,2020年,新團隊介入后,鴨鴨當年GMV直接飆升到35億元,2021年再翻倍至80億元,2年增長高達100倍。
但銷量并非鴨鴨唯一的追求,鴨鴨品牌總經理劉永熙坦言,銷量迅速提升背后是供應鏈管理難度的成倍增加,對產品質量的把控也提出很大的挑戰。對鴨鴨而言,這兩年已經有了很大的增長,之后會更注重精細化運營。
放眼中國羽絨服市場,鴨鴨在200-600元的平價羽絨服領域已經做到了行業第一,未來鴨鴨希望坐穩“平價羽絨服之王”的位置,而面對消費者對于品質的要求,鴨鴨的高端化布局也陸續展開。
盡管羽絨服早已家喻戶曉,但整體滲透率只有10%。不夠時尚、銷售旺季短、購買頻次低,都是羽絨服品牌要面臨的考驗。
9月23日,鴨鴨總經理劉永熙做客觀潮新消費(ID:TideSight)直播間,共同探討50年老品牌的超速答卷。
:鴨鴨羽絨服成立于1972年,要談鴨鴨品牌,就不得不提共青城的養鴨史。1955年,98名上海下鄉知青來到九江鄱陽湖畔,開啟水禽養殖,這個過程中積累了大量無用的鴨毛。當年正趕上抗美援朝,美國大兵們用羽絨做枕頭,這些知青就想著能不能用鴨毛做一個產品。由于當時還沒有工廠的概念,老知青們自發地組成了小團隊,在家里做衣服。
1972年,中國第一件羽絨服誕生了。同年,他們把這款羽絨服拿到廣交會上銷售,沒想到被一位外國友人看中,直接訂了800單。那會一件羽絨服能賣到400元,而一個人的月薪才34元。
1989年,鴨鴨羽絨服作為國禮贈送給了戈爾巴喬夫夫婦;1992年,鴨鴨羽絨服贊助的中國登山隊登上了珠穆朗瑪峰,可以說是風靡全國。據歷史數據統計,80年代末,鴨鴨在中國羽絨服市場的銷售份額能占到1/3。
2020年,鴨鴨進行改革重組。重新啟動的第一年迅速打開了新的渠道,我們官宣了佟麗婭作為品牌代言人,她的小名和我們品牌同音。
2021年,我們整體實現了2000萬件銷售,占據羽絨服市場第一,光羽絨原料就消耗了1500噸,也占據了全行業第一的位置。
剛接手鴨鴨時,我們做過大量的品牌調研,得到的反饋就是,消費者普遍都了解鴨鴨,但因為是爺爺奶奶輩的羽絨服,所以對于現在的鴨鴨,感知很少。從調研結果來看,首先鴨鴨的品牌沉淀是足夠的,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國民品牌,只是近十年沒有做更多的發聲,也沒有渠道端的突破,所以導致大家只知道名字,沒有很強的購買意向。
首先,重新梳理了鴨鴨的渠道。在接觸之前,鴨鴨有1000多家門店,分布在三四線城市。線下的門店多聚集在低線城市,難以積累品牌影響力。此外,線下的銷售空間體量有限,只能覆蓋到固定的人群,難以做增量的突破。
所以我們接手后,著重突破線上渠道,對天貓、京東、抖音、快手、唯品會、拼多多等線上渠道進行一番布局,在整個渠道端做了非常大的調整。
其次,我們在產品上做了革新。因為鴨鴨誕生時間久,再加上又分布在三四線城市,更加劇了它中老年品牌的形象。
我們通過自有和合作的設計師團隊,為鴨鴨的產品植入了時尚元素,現在設計師團隊內部有30多人,外部有100多人,還會與外面的工作室合作,每年會篩選近2萬個款式。最后再根據每一家店鋪的人群定位以及數據反饋,確定1000多個有效款式。
最后,營銷打法也做了調整。我們接手前,鴨鴨的營銷還停留在傳統電視廣告的時代,現在除了電視廣告,互聯網媒介的迅速發展給了品牌更多發聲的機會。接手后,我們在一個月內簽下新代言人,通過明星擴大鴨鴨的影響力。同時圍繞大家的生活與出行場景,在高鐵、地鐵站鋪了很多線日,鴨鴨剛辦完了今年的冬季新品秀,根據品牌起源于鄱陽湖畔的歷史,我們把秀場搬進了自然,讓大地成為最美的T臺。整體秀場以天地為席,走道以開放曲線式形狀倚湖而落,抖音直播間同時在線萬人次。
劉永熙:鴨鴨和新銳品牌不同,它有一定的歷史沉淀,所以我們做的規劃只是在現有基礎上的升級和加工。之前鴨鴨給消費者的認知是中老年品牌,現在我們定位于25-35歲人群。但就整個產品線而言,我們依然是全人群的布局。
包括在渠道端,因為有了品牌積淀,所以我們要做的是把渠道端打透,通過渠道端先回到消費者視野中。本質上來說,我們是在孵化一個老國貨品牌,相比于塑造一個新銳品牌,入場相對容易一點。02 時尚與保暖的平衡
劉永熙:從滲透率來看,2017年到2021年,羽絨服市場每一年環比都保持了兩位數的增長,增長空間非常大。羽絨服是一個強剛需的市場,2021年大概有1600億的市場規模。
回到滲透率,中國現在有14億人口,排除掉海南、廣東等靠近熱帶的城市,還有大概10億人。去年鴨鴨銷售了2000萬件,整體的頭部羽絨服企業基本銷售了1.5億件,如果按照一個人買一件或者兩件來計算,10億人里基本有1億人買了羽絨服,所以滲透率差不多10%左右。在整個服裝行業里,羽絨服行業比較特殊,有專門做羽絨服的品牌,但沒有專門做連衣裙的品牌。這一方面和羽絨服本身的剛需屬性有關,另一方面也與它的供應鏈成熟度有關。
羽絨服供應鏈集中在江蘇的常熟和浙江嘉興的平湖,基本上70%-80%的生產工廠都分布在這兩個區域。
此外,庫存的相關性也很重要。羽絨服除了本身的面料和輔料外,還需要備羽絨。羽絨的成本相對較高,國際市場上90鴨絨的價格在33萬元/噸,按照我們2021年1500噸的消耗來看,光備貨就要耗費幾個億。
劉永熙:以前的羽絨服會給人一種不時尚的感覺,穿在身上很臃腫又難以顯身材。我們之前對消費者需求做過統計,大部分年輕人是因為不夠時尚和顯得臃腫才不買羽絨服。
2015年后,不少海外品牌進駐中國市場,把羽絨服的時尚屬性帶了進來,現在的羽絨服要比以前時尚很多。以前基本就是黑白灰,現在的色彩更加年輕化、時尚化。此外,羽絨服成本較高,所以售價也比較高,很多消費者會覺得羽絨服很貴,再加上一年也穿不了很長時間,尤其是南方地區,可能也就一個月左右,也會對滲透率有影響。
劉永熙:服裝行業在中國也就100多年歷史,所以從成本來看,變化沒有那么大,更多的體現在生產結構的配置上。
以前是備貨的邏輯,但電商時代到來后,爆款出現的更多,如果備貨不夠及時,很難打造出超級爆款,所以現在更加考驗后端供應鏈對數據的快反能力。
劉永熙:我們每年會規劃1000個左右的SKU,設計團隊一整年都在根據行業趨勢做羽絨服的研發,然后不斷給用戶做消費測試。從這個層面來看,我們不擔心出新太快導致無人問津。
我們的產品線歲的兒童一直延伸到中老年,每一個年齡段都會有不同的風格,其中60%還是傾向于基礎款,30%做偏設計型的款式,比如我們和寶可夢、Hello Kitty的聯名款。設計款里也會做細分,比如主打時尚的、偏街頭潮酷的以及精致白領的。
在行業里我們的上新比較高頻,因為我們只做羽絨服,一年四季基本都在設計款式,對于市場趨勢也能及時反應。
劉永熙:我們團隊有7-8年的羽絨服電商操盤經驗,電商基因比較濃厚,跟各平臺的對接也很順暢。可以說整個流程和鏈路我們都比較熟,承接鴨鴨品牌我們也有十拿九穩的把握。
舉個例子,我們在抖音賽道做自播,2021年在整個抖音平臺的服飾類目、鞋服類目拿到了top1。我們有好的操盤團隊,有好的品牌加持,加上和平臺有深度的合作,能形成三方共贏的局面。當然學費也不是沒交過,尤其是在投流方面,交的學費還是很多。前期剛入駐抖音時,流量不太高,一直處于平穩過渡期,后來找到平臺溝通,加上鴨鴨的產品得到了很好的反饋,才開始投放,但還是會有ROI比較低的階段。
劉永熙:鴨鴨是2020年12月入駐的抖音自播,在自播之前和達人直播已經有了深度合作。但介入自播后,我們發現自播和達播有很大區別,總結下來就是要做好“人貨場”,診斷自播的有效性無非就是看這三點是否具備。
“人”方面就是看主播的話術能力,包括和網友的互動,促成交易的話術等等。這方面鴨鴨已經打磨出一套完整的臺本,針對不同的人群會使用不同的話術。比如小鎮青年,我們會說“這件衣服很時尚,穿上不會撞衫”。因為小鎮青年對時尚的感知沒那么強,但他們希望自己與眾不同。
“貨”是鴨鴨的核心實力,因為我們的貨品足夠寬,能夠滿足不同人群的需求。通過分析人群的具體指標,比如地域、年齡、性別等等,將精選出的1000多個SKU匹配給用戶。一旦找到一款好的貨品,可能接下來一兩個星期都只賣這一款,所以需要我們不斷地測款。
“場”方面,現在各個直播間都做的比較成熟了。最開始可能停留在如何調試燈光,現在開始研究布景,這方面我們也在創新.
比如2021年8月份我們在雪山腳下做戶外直播。這件事我們前后策劃了一個月,剛開始內部也會質疑,夏天怎么賣得動羽絨服,大家說“要不找個雪山做直播”,然后就拍板了,決策效率還是非常高的。
這是一次新的嘗試,因為羽絨服的季節屬性非常強,一年也就3-4個月,所以對任何商家來說,都希望拉長銷售周期。
但是傳統的搜索電商很難實現,因為沒有人會在夏天搜索羽絨服。但是抖音是興趣電商,它的算法推薦是根據興趣來的,完全解決掉了之前的問題。
劉永熙:電商的核心邏輯是數字化,我們設計師團隊每天都要看數據,包括直播間的彈幕,要看消費者們具體在問什么,把這些提問都記下來。
在具體的研發設計上,我們會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根據全國流行趨勢以及國際流行趨勢做產品開發。另一部分是根據實際的數據和消費者反饋做定向開發。因為鴨鴨走的是國民款,所以不需要把自己定位拉得太高,核心還是在于主流人群的消費訴求。除此之外,抖音電商直播很挑人的版型,主播在直播間試穿的效果和消費者在家穿的效果會不同,所以退貨率相對較高,因此產品設計也盡量偏向大眾化的款式。
在品控上我們會有幾個核心要求:首先,鴨鴨挑選羽絨的標準要比國家標準高兩個度;其次,今年鴨鴨開始涉及到產品的生產源頭,對原料進行集采,然后供給到各地的工廠生產。
2022年,鴨鴨正式啟動原料指定采購項目。截至目前,三星、古麒、玉龍、羽順等多家優質羽絨供應商均已入駐鴨鴨優選原料庫,該品牌所產羽絨服均從鴨鴨優選原料庫進行羽絨指定采購。從羽絨成品出廠、羽絨服生產、銷售全鏈路監測與把控,輸出品牌羽絨指定包裝及標簽管理規范,統一上下游羽絨品質標準及檢測規范。
疫情之后,我們在原有的產地區域倉之外,搭建了消費者前置倉,除在安徽、浙江、江蘇設立產地區域倉,另外鴨鴨會根據消費人群地域分布設定消費者前置倉,在保證商品發貨便捷性的同時也提高了品控。
第一檔是200元以下的品牌,占整體的1/5。這一層的競爭格局相對分散,沒有特定的大牌,基本就是白牌,款式也比較分散;第二檔是200元-600元的品牌九江羽絨服男款兒童中長款,這個價位相對平民化,鴨鴨在這個市場里占據第一的位置;
第三檔在600元-1000元,這一層以戶外、運動系品牌為主,格局也比較分散,多是四季裝品牌的羽絨服;
最后一檔就是1000元以上,這一層以波司登為首,它基本上能占據25%的市場份額,再往上就是一些更加高端的國際化品牌。
劉永熙:很多時尚的國際大牌羽絨服進駐中國后,客單價定的很高,導致消費者買一件就夠穿好幾年,所以他們對羽絨服的需求量不會那么高。
但是對鴨鴨而言,我們定位于國民羽絨服品牌,想把具有極致性價比的產品分享給所有消費者,因此在后端鏈路的每一個環節上都會控制成本,以減少庫存。從消費者訴求來看,核心還是保暖這類的功能性訴求,其次是時尚需求。
劉永熙:庫存是服裝行業永恒的痛點,行業一般的庫存占比在30%左右,我們通過數字化驅動,能將庫存控制在10%-15%之間。
很多款式我們會提前測試,先進行小范圍投放,每天觀看點擊、收藏等數據,從中發現潛力款,然后將這些數據給到供應鏈,由供應鏈安排設計和生產周期。我們今年基于原有數據中臺系統的基礎全新升級,打造了BMS品牌管理系統,在這個系統里做產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從設計、生產再到入庫、發貨、銷售,整條鏈路的數據都會體現在系統里,讓品牌可以通過系統化的數據規劃整體的動作。
之后我們會將這套系統賦能給合作的供應鏈工廠。比如一家工廠有40條生產線條生產其他的服裝,剩下的25條空置的生產線,我們能測算出它的產能大概是多少,根據數據反饋到前端,前端就能反推出要如何售賣相關產品。
劉永熙:其實已經開始做了,我們今年推出的goose系列,用的是95鵝絨,純絨度遠超行業的標準,幾乎不摻雜質。無論是工藝還是面料、輔料材質,這一系列都是對標的國際大牌。
不光是鴨鴨,整個羽絨服市場都在朝高端化的趨勢延展。用戶選擇品牌的聲量越來越高,他們會對產品提出更高的要求,只要衣服好,1000元以上他們也能接受。對于鴨鴨,我們希望在未來3年內成為平價羽絨服里的龍頭,市占率在8%-10%。
具體來說,對于線下,我們今年裁撤了很多無效店鋪,未來會集中在一二線城市開形象旗艦店,塑造品牌感,但更多的還是以線上為主。
鴨鴨團隊比較務實,在2021年做到了80億,今年將繼續穩步發展,更加注重產品研發、品質把控、渠道精細化管理運營,要給消費者帶來更具年輕化、時尚化、品質化的鴨鴨羽絨服。